您的位置 首页 > 仙家名谱

碧霞元君

碧霞元君,全称“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”。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,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。据《玉女考》和《瑶池记》记载:“黄帝建岱岳观时,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,云冠羽衣,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,玉女乃七女中的修…

222236lft1rx31xzjgd9r8.jpg

碧霞元君,全称“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”。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,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。据《玉女考》和《瑶池记》记载:“黄帝建岱岳观时,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,云冠羽衣,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,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”。一说为华山玉女。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,为泰山神之女。据明王之纲《玉女传》称:“泰山玉女者,天仙神女也。黄帝时始见,汉明帝时再见焉。”


    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。碧霞元君的道场是在北方地区的泰安市的泰山,泰山是五岳之尊的“东岳”,是著名的道教名山。泰山之“泰”,《周易·泰卦》云:“天地交而万物通也”。《风俗通义》言:“泰山一曰岱宗,岱,始也;宗,长也。万物之始,阴阳交代,故为五岳长。”五岳之中泰山为“东岳”,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,按五行属木,一四时为春,五常为仁,八卦属震,二十八宿为苍龙。“东”字从“木”,“日”在其中,甲骨文中“木”与“桑”通,故有日出扶桑之说;“春之为言蠢也,产万物者也”《礼记·乡饮酒》;“仁”乃天地大德;“震”与“苍龙”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。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,泰山还成了“天地大德”、“帝王腾飞之地”。碧霞元者出于泰山信仰,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,故《岱史》有云:“泰山位东土,察木德,而玉女坤质为水,助生成之功。”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,人们便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。

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,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,是时泰山碧霞元君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。碧霞元君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,有凡女得道说、黄帝玉女说、华山玉女说等等。

    碧霞元君生于“四月十八日”,此说由来已久,源头甚长。最早的载录见于明代中期出现的宝卷《玉女卷》。其记云:明帝时,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,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女名玉叶,貌端而性颖,三岁解人伦,七岁辄闻法,尝礼西王母。十四岁,忽感母教欲入山,得曹仙长指,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……。(《岱史》卷九《灵宇纪》录隆庆时人王之纲《玉女传》引。按清康熙朝泰安同知张奇逢所立《禁止舍身碑》所引与此略有不同,其碑云:“矧读顶庙碑文内载《玉女卷》云:天仙圣母本石□[氏],西牛国奉符县人,生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。”两者出生之年号不同而日期一致。)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碧霞元君身世的文本,书中将女神诞生之日设定在“四月十八”。由于宝卷作为一种讲唱文学样式,宣于妇孺,传布尤广,此说遂不胫而走,流为丹青,载入经籍,成为世俗公认的“娘娘圣诞”。

延至清代中叶,“四月十八日”为元君圣诞说,被清政府正式认可,列为宫廷定制。清廷入主中原后,对碧霞元君信仰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(参见拙作《天下东岳庙》,载《东岳信仰与大众生活》,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)。至康熙一朝,以康熙帝登岱致礼碧霞宫,赐匾“坤元叶应”为标志,宣示了清廷对元君崇祀的认同。雍正帝继承这一政策,曾诏修碧霞宫,赐额“福绥海宇”,并在《碧霞宫宝幡步虚词》中以“子视群蒙敷惠泽,母临庇土荷帡幪”,“常将天福人间锡,奖孝褒忠佑万方”(《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》卷二六《雍邸集·六》)之词,表露了以元君佐治的政治思想。乾隆帝本人不仅在政治姿态上如此,在个人信仰上也更多接受了碧霞元君,《金川纪略》中记当时传闻:乾隆皇后富察氏因子夭亡,悲悼成疾,梦碧霞元君召之,于是乾隆帝特为东巡登岱,祈福于岱顶碧霞祠。因此,在乾隆一朝,不仅屡次敕修岱顶之祠,还在离宫内苑——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分建广育殿(建于夹镜鸣琴桥东山坡)与广元宫(建于敞晴斋附近),祀碧霞元君。清帝居圆明园时,每值初一、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。

  作为碧霞元君信仰的一项内容——“四月十八”娘娘圣诞,也为清廷所接受,届时在宫内都要举行庆贺活动。近代王芷章《清升平署志略》第四章《分制》载:“四月十八日为碧霞元君诞辰,京师颇重此节,例向南顶进香。宫中亦受影响,而有演戏之事,园内则在广育宫(殿),宫内则在广生楼。”四月十八日,除帝后前来瞻拜听戏,有时宫人还在广育殿附近的聚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“过皇会”以作庆贺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为碧霞元君祀史上之重要一年。乾隆帝发布诏旨,正式开启遣使泰山、致祭元君的制度。《岱览》卷《分览一·岱顶中》载: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,每遇四月十八日,遣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。清《泰山志》卷三《盛典纪》载:四月十八日,为碧霞元君诞辰,皇帝遣内侍御大臣一员进香。于十七日斋宿岱顶。十八日黎明,诣碧霞祠行礼。岁以为常。

学者王克煜说,“三月十五”圣诞日期的最早记录,是民国女作家凌叔华的《泰山曲阜游记》。根据时人所记,每值官府“封山”而香客禁足。可见无形之中,“四月十八”这一天,已为皇帝所垄断。普通进香庶众无奈望祠兴叹,绝难一奠心香,群体祭祀活动只能另选时日。

  “三月十五”系元君“换袍日”。即这一时段,春夏代序,天气转暖,神仪上之旧帔渐敝,例应换置新袍。信众往往醵资制服,于此日群聚岱祠,行换袍之礼。此俗申来甚久,《明纪》卷二二载:弘治十二年,两宫太后“使使诣泰山进神袍,……刘健等力谏,帝重违两宫意,不听。”红门宫北小碑林民国二十四年(l935)立《济南府西关同社人碑》写换袍事便特笔标出“三月十五”:“民国二十一年,同赴岱顶敬献大匾一块,万民伞一把,袍五身。……又拟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,在红门碧霞宫前建醮立石,以志不忘神庥云。”柳芳梧先生《泰安城和城郊社戏传略》详载民国时泰安风俗:“三月十五泰山顶,老奶奶换衣裳,碧霞祠唱社戏一天一晚上。三月十四日城乡、新泰、莱芜、淄博、德州、桑园等地,各路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都到达泰山顶,晚上温台开戏,这时碧霞祠山门内外,钟、鼓楼上,东、西神门外,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。这晚上不单唱戏,中间还加上为善男信女死去老人过金桥等迷信活动,做的活灵活现。第二天即十五日,再唱一天戏,并举行给老奶奶换衣裳。”(《文史资料选辑》第六辑、页147,泰安郊区政协文史委1989年12月版)“四月十八”吉日既为官府所占据,信众聚会行香,便更多地选取在“三月十五”这一“换袍日”上。久而久之,便口耳相因,将这一“良辰”传说成了元君圣诞。虽辛亥国变,清廷“四月十八”之礼废止,但“三月十五”在泰山一带却已相沿成习,深入人心,再难更易。

  因此元君圣诞从“四月十八”到“三月十五”的变化,反映的其实是朝廷与民间对碧霞元君主祀权的争夺,其背后颇有深邃的文化内蕴可资解读 [5]  。

史考

有史可考的,宋真宗封泰山时,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,即造神龛供奉其中,封为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”,并创建昭真祠。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,明代称“灵佑宫”,近代称“碧霞祠”。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,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,山下的遥参亭、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。此外,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。
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作者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佛道御仙堂,电话:17864316222(微信同号)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7864316222 张蕾大师
返回顶部